第173章 师姐来出面-《小小衙内》


    第(3/3)页

    “师姐,这一次我们真的是要借你们的光了。这事吧,先以你们公司的名义给我们天昌公社的针织厂下订单,我爸拿着订单去找县领导,尽可能快的从银行弄到款子,然后边建设边生产。同时呢,你们可不可以派一些生产管理方面的人才过来,说实话,我们国内的劳动效率不怎么行,一位有着几十年经验的裁缝师傅,一天的忙活,顶破天就是一件衣服,这方面,你一定要帮我们。”

    “考虑的还挺周到的嘛。”罗家竹笑说。

    “那是,不周到不行啊。”丁大力感慨着说道。在他的记忆深处,乡镇企业曾经一度占有全国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然而,乡镇企业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从最辉煌的八十年代中期到它的风光不再,短短十年时间。而其中,对于乡镇企业兴衰,尽管有许多的事后分析文章总结了一二三的因素,但在丁大力看来,其管理水平的低下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话到此处,合作已基本谈妥,接下来就应该考虑一些细节问题了。

    因为是涉及到出口,所以,流程不是一般的复杂。沈南县本身有外贸局,不过,所谓的外贸局,与全国各地的外贸局没什么两样,究其本质来说,仅仅只是货源公司,其主要职能是为江南省各外贸公司组织出口商品货源。也就是说,沈南县外贸局对将来的天昌公社针织厂进行货源组织,然后需由江南省外贸局监督检查,无误之后,再将货源供给专事国际市场交易的江南省的外贸分公司(纺织品进出口分公司)。

    有关外贸的流程,即使是丁三坡,也只是知道一点皮毛。倒是罗家竹,因为在南方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三来一补贸易,比他们父子二人要熟悉得多。只不过,即便是罗家竹,也在挠头应该把订单交给哪一个部门。

    在八十年代后期“外贸地方承包”的外贸体制改革之前,除少数大型、特大型城市有自己的地方外贸总公司,其他省区的所有外贸行为,都是由国家外贸部各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和各省区分公司按商品分工垄断经营。那么,按理说,罗家竹的订单应该交给江南省的纺织品进出口分公司。然而,丁大力却强烈反对按此cāo作,若是如此,该订单还轮得到一家社队筹建企业来完成么?

    那么给外贸局?结果这一次是丁三坡不同意。对此,丁三坡解释说:“现在城镇青年就业问题极其严重,国家花了三年时间,才把七九年以前的二千万待业青年安置完毕,而七九年以后的,包括上千万(一说二千万,一说三千万)回城知青,他们的就业问题依旧严重。想象一下,如果外贸局拿到了订单,一样的白手起家建设新的厂子,外贸局、或者是县zhèng fǔ,优先考虑的肯定是建设能解决一部分就业的县属或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到时候哪还会轮得到咱们社队企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