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朋友叙旧-《小小衙内》


    第(3/3)页

    所有人几乎都摇头否定,丁三坡就继续启发:“为什么企业就开张不了?对,有同志提到了人,是啊,人的问题是个大问题。现在,我们天昌公社是全县少有的未推行责任制的公社,社员们还在延续以往的rì出而作rì落而息。我要开设企业,可社员们都被禁锢在土地上了,我朝哪里招收工人?回我的立荣公社么?到时候,工资可就被立荣公社的社员赚走了,你们就乐意?”

    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以往的观念,谈到钱,就会变得羞羞答答,好像谈到了钱,就成了不讲奉献只谈利益的个人主义。新书记倒好,都敞开了谈了,还大谈特谈,那还有什么顾忌的。

    于是,所有的话题都集中到现有的劳动制度上面。而随着谈话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矛盾渐渐开始浮出水面。以前没人提出过这个问题,在座的团干部倒没有觉得,现有的生产制度有哪里不对。但是,这层薄膜被揭开之后,大家伙才发现,原来,在现有劳动制度之下,他们都是受害者。

    丁三坡指着刘庄大队的团支部书记,问道:“现在你有一个机会,可以进社办企业做工,可因为生产队需要劳动力,不能放你走,那么,你算过没有,一年将要损失多少钱?”

    巧合的是,刘庄大队的团支部书记,正是刘顺平的儿子,名叫刘瑜飞。他也是团代会代表,说起了,还是顶替的刘洪民的名额,所以,他是很崇拜丁三坡的――尽管从辈分上来说,他还比丁三坡高了一辈,可他却从来都不敢在人前提起,这也算是对丁三坡变相的尊重吧。

    刘瑜飞听了丁三坡这么一说,当即热血沸腾地叫道:“丁书记,您说吧,咱们该怎么做?”

    “对,该怎么做?咱们都听丁书记您的。”

    群情激奋当中,也有人适当地保持了清醒地头脑。天昌中学的团支部书记胡小娟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丁书记,社队企业毕竟有限,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进厂子上班吧?”

    丁大力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他拿着热水壶说:“胡老师请喝茶。”给胡小娟续水的时候,丁大力自问自答地说:“家里多养一头猪,就可以多收入多少钱呢?几十块甚至一百多块钱的收入总有吧……那么,两头猪,三头猪,四头猪……”

    胡小娟笑着拿兰花指戳丁大力的小脑袋,然后对丁三坡说道:“丁书记,您儿子可真逗,这是在拐弯抹角骂我猪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