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白衣小郎君-《六朝汉臣》
            
            
            
                
    第(2/3)页
    被属下提醒,徐偃幡然醒悟。
    他长呼一口气,盯着张平安,冷笑,“好小子,差点让你蒙骗了!观你这鸠杖上的铜绿,这根鸠杖至少有三十年了吧?竟敢刨三老之坟,偷盗鸠杖,假传三老之意。罪当诛!”
    张平安一愣,眉头紧蹙,解释,“说话要讲证据,要不然我去武关府衙告你们诬陷!此鸠杖乃我家曾祖父大人所有,他至今仍活在世上,何来刨坟偷盗之说?”
    徐偃抚摸胡须,哈哈一笑,目光炯炯,
    “口说无凭,你所说的可有证据?如果没有,我们要把你暂行扣留,待向鄱阳县衙求证之后,才可放行!”
    在遭遇剥夺封国的事故后,徐偃的处事就圆滑了起来,说话很讲究方法:
    并没直接点明阻拦,也没有点明允许进入,而是在规则之内,委婉地声称求证三老之意。
    这样做,两不得罪!
    丞相那里,无话可说。
    鄱阳县衙那里,也挑不出毛病。
    “小子,你可有自证身份之物?有就拿出来,验证之后,我们立刻放你入关!”徐偃似笑非笑地看着张平安,“若没有,给你两条路!”
    “一:拿着这根鸠杖,离开武关!”
    “二:执意入关,在函谷暂歇,由我们派人求证。”
    张平安黑着脸,握着鸠杖的手颤抖不停,气愤填膺的喊道:“你们欺人太甚了!”
    原路返回?
    闹呢!
    鄱阳县到武关这段路,走了整整半年!
    半年来,风餐露宿,在野外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到了武关。
    入关之后,再走三天就能到达长安,现在让自己再回去?
    这和《尚书·旅獒》中提到的:“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有什么区别?
    有了应对之策,徐偃表情平静许多,淡淡地说道:“我们也是迫不得已!进还是退?给你十息时间考虑!十息之后,还不离开,直接扣押!”
    说完,他把佩剑插回剑鞘,伸出双手,开始倒计时。
    “十!”
    “九!”
    “八!”
    “七”
    …
    长满了老茧的粗大手指头,一根一根的碰撞手心。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
    “倒霉!”张平安重重叹息,低头盯着手中的鸠杖,心急如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