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尉迟环眨了下眼睛,试探着说道:“是在感谢父亲,或是表示歉意?” 嗯!尉迟门神在摇椅上又倚躺过去,半晌才说道:“跟徐齐霖学着点,这家伙的心眼多呢!” 尉迟环嘿嘿笑了两声,说道:“父亲教训的是,孩儿晓得了。” 尉迟门神轻轻吐出一口长气,说道:“改天叫他过来,老夫要问问修道的事情。” “他不修道。”尉迟环傻傻的回答。 尉迟门神气得一瞪眼睛,斥道:“他不是有一个修道的高人师父嘛,多少应该知道点炼丹的法门吧?” “对,对,孩儿差点忘了。”尉迟环赶忙应承,“明天我就去找他,一定让父亲满意。” 尉迟门神哼了一声,表情松缓下来,微闭上眼睛,在摇椅中感觉十分惬意舒服。 ……………. 徐齐霖确实利用了尉迟门神一下,虽然不算什么大事,也不算是全部瞎编挑拔,可还是白送两把摇椅表示下歉意。 这就是他的为人处事之道,是自己的不是,再小也认;不是自己的,强压也不怂。 而且,从这件事情中,徐齐霖意识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不必使用武力便能威慑别人的手段。 这个别人,便是权贵,便是士族,便是那些顾念名声的,当然也包括道貌岸然之辈。 舆论的力量,即便不能覆盖到大字不识的平头百姓,口口相传也是异常强大。而这个力量,显然还没谁的认识和掌握,能够超过徐齐霖。 而舆论的载体,肯定是报纸无疑。但要人们认同,要打开知名度,还要从商业入手,再逐渐向综合性过渡。 广告,广而告之,在古代便早已有之,尽管在表现上与近现代社会不尽相同。 比如最简单的吆喝,便可称之为叫卖广告,还是一种音响作为广告要素的原始形态。 还有汉代的酒家会将空的大酒坛垒成高台,称为“垆”。并挑选年轻貌美的女子,站在垆上,吸引来往行人注意,招呼客人进店饮酒。 与之类似的便是商家摆放的标牌挂板,高高悬挂的幌子、灯笼、旗子等物,称之为标志广告。 再有就是用气派漂亮的店面装修来打广告,或是用商品、花、彩布扎制高大的牌坊,类似于现代商店的橱窗陈列广告。 好吧,这些广告形式都可以采用,但平面媒体广告却是徐齐霖的首创无疑。当然,这也只是为以后的报纸作试水罢了。 第二天,尉迟环找到徐齐霖时,他正在城外的工坊指挥人员印刷《茶经》,用的正是李四胖送来的铅活字。 一次就印刷五百本,这在当时来说,已经是相当大的数量,一般的书坊绝对接不了这样的大活儿。 但徐齐霖却自有打算,也不愁销路。因为,其中两百本是交由朝廷,发给各产茶地区的官员,以促进茶叶的种植;再有一百本,则是李二陛下赏赐给王公大臣,号召他们一起品茶,一起提升高雅情调。 最后剩下两百本,或是进入陆续建起的综合性邸店的图书室,或是正常销售,流入社会。 你看,这样仔细一分,五百本还真是不多。徐齐霖甚至很有信心地预测,《茶经》将有再版、三版。 “字模的规格是一样的,便按本官所写的这个,每个铸造五十。”徐齐霖召来了工部给李四胖铸造字模的工匠,吩付他们铸造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等符号。 工匠们看不懂,也不认识,但也没有多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们什么身份,就是照着官员吩咐,按要求完成工作的。 第(3/3)页